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  • 首页
  • 新闻
  • 军事
  • 国际
  • 财经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军事 >2024年收官:仅这三个城市 ,房价仍在上涨

    2024年收官:仅这三个城市 ,房价仍在上涨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8-23 23:04:13 来源:大冢网 作者:财经

    正文2024年收官:仅这三个城市,年收房价仍在上涨

    作者:余飞

    2025年第一天,官仅个城祝大家元旦快乐,市房上涨新的价仍一年里,诸事顺遂,年收烦恼消退!官仅个城

    01

    上海、市房上涨西安、价仍太原,年收新房价格仍在上涨

    回看刚结束的官仅个城2024年,是市房上涨中国房地产进入三年调整中调整深度最大的一年。

    这些可以从卖地收入和商品房销量数据中得到佐证。价仍

    尽管全年数据官方还要等到本月中旬公布,年收不过透过前11个月的官仅个城数据,基本能够证实。市房上涨

    全国卖地收入,自2021年见顶之后,已经两连跌,2023年只有57996亿元,相较于高点时期,下跌了33.38%,相较于2022年下跌了13.2%。

    而财政部12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前11个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2626亿元,同比下降22.4%,全年预估在3.6万亿左右。

    制图:城市财经;数据:财政部

    商品房销量方面,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

    1-11月份,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86118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14.3%,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6.0%。新建商品房销售额85125亿元,下降19.2%,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0.0%。

    来源:国家统计局

   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将从去年的“双11”跌至“双9”。

   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,国家统计局纳入统计的70个大中城市,其更能体现市场价格真实变化的二手房价格,同比全线下跌,没有一个城市上涨,其中厦门跌幅第一,跌幅为13.1%。

    此外,金华、温州、广州、武汉、唐山、泉州、秦皇岛、南昌、包头、丹东、惠州、呼和浩特、襄阳、福州、九江、济南跌幅均在10%以上。

    但新房方面,却有三个城市,价格仍上涨了。

    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11月份数据显示,70个大中城市中,新房价格同比变化,有67个城市下跌,3个城市上涨。

    也即有67个城市的新房价格低于去年,3个城市高于去年,这三个城市分别是上海、西安和太原。

    制图:城市财经;数据:国家统计局

    02

    豪宅支撑的上海

    上海是这一轮房地产调整中最扛跌的城市,不仅新房同比在涨,二手房上月环比也在涨。

    当广州、深圳都在猛跌,北京跌幅也较大的时候,上海整体均价,好像就象征性地跌了一下。

    看上海统计局披露的数据。

    上海商品房销售面积于2021年见顶,当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880.45万平方米,2022年降至1852.88万平方米,2023年1808.03万平方米,下降2.4%。

    来源:上海2023年统计年鉴

    其中住宅见顶于2022年。2022年上海住宅销售面积1561.51万平方米,销售额6937.77亿元。

    2023年,上海商品房销售额7259.99亿元,下降2.8%。其中,住宅销售额6685.19亿元,下降3.6%。

    2024上半年,上海统计局披露, 商品房销售面积783.23万平方米,增长0.8%。其中,住宅销售面积648.49万平方米,增长0.7%。

    从新房表现上看,上海表现得还算稳定。但从更能反映市场变化的二手房市场来看,则下行情况相当明显。

    上海统计局披露,二手房成交量从2016年高点的34.77万套跌至2022年的17.71万套,下降了49%。二手房成交面积从2016年高点的3219.8万平方米降至2022年的1426.93万平方米,下降了55.7%。

    2023年,上海的存量房买卖登记面积1708.03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5.8%。但仍旧只有高点时期的一半水平。

    来源:上海2023年统计年鉴

    其中二手住宅成交面积从2015年高点的2351.3万平方米降至2022年的1271.82万平方米,下降了45.9%。

    房价方面,国家统计局披露,今年6月份上海二手房价格同比下降了6.3%。也即比去年低了6.3%。

    机构披露的数据来看,克而瑞披露,2024年上半年上海二手房成交均价40758元/平方米,较2023年40854元/平方米微跌,但仍保持高位。

    整体来看,能够反映市场真实变化的二手房,上海销量腰斩,但价格只是微跌。

    不愧是中国经济第一城,还是非常扛跌的。

    此外,豪宅的助攻,是上海新房价格依旧上涨的关键力量。

    克而瑞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,上海平均每天成交23套豪宅,在四大一线城市中一骑绝尘。

    前9月上海单价10万元以上豪宅共成交6229套,创下17个豪宅日光盘纪录。

    单价15万元以上顶豪成交井喷,上海成交套数达到2004套,是去年全年的5.5倍。

    总价3千万-5千万、5千万-1亿元、1亿元以上三个总价段,上海的成交套数分别是京、广、深三城之和的1.9倍、2.9倍和2.8倍。

    03

    诡异的太原:GDP负增长,新房价格却上涨

    上个月我专门写过一篇分析太原的文章。

    太原的诡异之处在于,GDP负增长,新房价格却在上涨。

    这座城市的GDP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跌,且包揽了主要城市倒数第一席位。

    一季度,太原GDP为1205.22亿元,较去年一季度减少了69.36亿元。增量与增速,在主要城市中,均位居倒数第一。

    上半年,太原的GDP为2462.79亿元,增长1.6%。较去年上半年减少了72.29亿元。无论增量、实际增速还是名义增速,在主要城市中均倒数第一。

    前三季度,太原的GDP前三季度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896.37亿元,增长1.0%。规模较去年三季度减少了101.7亿元,减少量不仅在主要城市中最多,也是唯一增量为负的一个。在全国所有城市中,亦是最多的一个。

    制图:城市财经;数据:各城市统计局

    而且,太原背靠的山西省,同样陷入了水逆当中。

    但其新房价格,

    却在逆势上涨,连涨了两个月。

   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,9月份太原新房价格止跌反弹,环比上涨0.3%,成为当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上涨的三个城市之一。10月份,太原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.2%,与平顶山、桂林和厦门并列第二,涨幅仅次于上海。

    这是什么情况?从贝壳找房披露的数据来看,去年太原的新房均价跌破了万元,现在又回到了万元之上。

    之前本号分析过太原楼市的情况,一言以蔽之,涨也棚改,跌也棚改。

    2016年,太原发布《关于做好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全速开启了货币棚改模式。不光太原,整个山西都按下了货币棚改的快进键。

    公开资料显示,2017年山西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消化周期保持在10个月左右,可售面积消化周期控制在18个月以内。

    2017年年初,山西省住建厅再次明确,2017年山西要打通去库存与棚户区改造之间的通道,积极推行棚改货币化安置。可售面积消化周期大于36个月的市、县,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不低于80%,可售面积消化周期在18个到36个月之间的市、县不低于60%,其他市、县原则上不低于50%。

    在这种背景下,太原房价从2016年的8000元/平方米左右一路狂飙至2018年的1.3万元/平方米左右,涨了62.5%。

    然而,2018年年末的货币棚改大转向,直接施压太原楼市。

    没有了棚改支持,太原开启了漫漫下跌之路,房价从1.3万元的顶部一路下滑,2021年跌至万元关口,2022年跌破万元。

    今年一线城市的房价都在跌,为何太原能够在9月份新房价格止跌转涨?难道太原楼市回暖了?

    当然不是,太原新房价格上涨:

    一方面,是之前已经跌了很多,均价从1.3万跌至1万元附近。

    另一方面,开盘不多,个别优质高端住宅楼盘开盘拉动所致。

    比如10月份,《山西日报》就披露,10月,太原小店区的6个中高端住宅项目成交金额环比上涨50%至250%,推动了区域整体房价的轻微上涨。该区域的均价为12679元/平方米,环比上涨了4%。

    由于市场不是很大,对于太原这样的弱省会城市,新房价格很容易受到当月开盘楼盘的片区、优质程度影响。

    所以,我们看到,3月、4月、5月份、9月、10月、11月太原新房价格环比也上涨了,而1月、2月、6月、8月则在下跌。

    所以,我一直强调,二手房价格才能真实反映市场价格变化。

    而从二手房价格来看,国家统计局披露,11月份太原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0.3%,同比下跌4.7%。

    04

    西安:第四代住宅拉动

    西安楼市,相当魔幻。

    去年在一块分析成都和西安楼市的时候,我就说过:

    成都楼市这两年是个异类,在这过去两年的萎靡市场中,成都却像一个干劲十足的小伙子,充满了爆发力,二手房成交量在当年创下了历史新高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更是持续上涨。

    成都新房直到去年11月份开始转向下跌,二手房则从去年7月份开始下跌。

    西安楼市则是魔幻,它不同于成都的新房与二手房都坚挺,而是新房市场很嗨,二手房市场很惨淡,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
    西安的二手房早就开始下跌,但新房却一直在涨,一直涨到了今年7月份,8月份止涨,9月份才开始转跌,10月份、11月份继续下跌,由于下跌时间才开始,导致其11月份新房价格同比仍上涨0.3%。

    西安的新房与二手房价格为何背离,新房为何能够上涨这么久?

    有人解释说,是西安的综合实力强,人口竞争力强。

    西安,作为科教重镇,高教实力、人口竞争力的确很强。

    西安这座城市,作为西北第一城,最大的优势,就是人口竞争力,在西北没有哪座城市敢与之争锋。

    七普数据显示,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,西安常住人口增加了448.5万人,增量位居全国第四。

    2021年西安常住人口增加了20.3万人,位居第四。2022年增加了12.29万人,依旧位居第四。

    2023年,在全国人口下降速度加快的背景下,西安的增量也大不如从前,但依旧有8.23万的增量,增量暂时位居全国第7。

    制图:城市财经;数据:各城市统计局

    人口源源不断地流入,带来源源不断的需求,对西安楼市构成较大利好。

    而且,西安还虹吸着周边地区的购房需求,这 些都构成了西安房价的底气,道理上似乎说得通。

    但逻辑上说不过去。

    一方面,如果人口流入能够支撑房价不断上涨,那么人口增量第一城的合肥,新房价格为何遍地降价打折?

    另一方面,如果人口流入能够支撑房价,为何独独支撑起新房价格,二手房怎么就撑不住?

    所以,从人口角度,根本解释不通。真正原因,之前中国房地产报发表的一篇针对西安楼市的文章中,有披露:

    一是前几年高价地大批量入市,抬高了房价。据克而瑞西安机构执行总经理李晓兵介绍,从土地供应来看,这几年西安地价一直处于上涨态势,楼面价过万元的地块有80多宗,仅高新区就有52宗,地价一直上涨下,一级市场传导至二级市场的动能较为显著。

    二是在这些高价地块上,房企又“叠加”了高溢价产品。一位房企人士介绍,当下,西安热点板块起步面积都在140平方米以上,在产品上也做了不少创新,例如第四代住宅产品等,好产品必然要匹配更高的价格。

    新京报披露, 今年1-11月,140平方米户型成交套数的占比同比上涨了6个百分点,主城区改善化格局基本形成;价格上,200万元以上产品的占比超过69%,其中,300万元以上的中高价位产品成交占比也增长了5个百分点。

    高端改善型产品和豪宅类产品的集中入市,带动了成交份额的扩容,结构性拉升了房价,这是西安新房价格上涨的根本动力。

    克而瑞披露的数据来看,西安是今年推出第四代新一代住宅数量最多的城市,共推出了39个,明年预计还将推出14个第四代住宅楼盘。

    优质楼盘大量入市,带动改善型群体置换,这是西安新房价格同比能够上涨的根本原因。

    西安真实的房价状况,都体现在了其二手房价格变化当中。上海、太原也是一样。

    正如我在第一部分所说,从更能真实反映市场价格变化的二手房价格来看,70个大中城市房价,同比全线下跌。

    • 上一篇:2025年度前瞻:中国以稳健步伐为全球动荡注入宝贵稳定力量
    • 下一篇:快讯!韩国公正调查处正式启动尹锡悦逮捕令执行程序-

      相关文章

      • 朱子故里的青春脉动:闽台青年共赴文化研学之旅在福建南平启动
      • A股重磅交易!央企超135亿元,溢价接手6.8亿股
      • 中方希望安理会在新的一年找到中东问题综合全面有效解决办法-闽南网
      • 40岁想上岸 :焦虑的中年人 ,涌入法考
      • 马奥尼 :2025愿景 ,与中国共赴丰收之旅 | 世界观- 视频
      • 中新健康|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涉嫌“一药两价”?悦康药业回应
      • 黄天凯当选晋江市政协主席-闽南网
      • 何小鹏发内部信 :2025年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,缺乏智能化等核心竞争力车企将失去机会
      • 2024年12月中国仓储行业稳健前行  ,整体运行态势向好
      • 这个全世界最烂的酒店,住过的都给了五星

        随便看看

      • 事关你的钱包 !2026年起增值税法正式实施 ,这些利好信息不容错过-
      • 占比超五成 担当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“C位”的年金险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 ?
      • 40岁想上岸 :焦虑的中年人,涌入法考
      •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表新年贺词  :“奥林匹克价值观尤为重要”-闽南网
      • 朱子故里的青春脉动:闽台青年共赴文化研学之旅在福建南平启动
      • 年终盘点丨数说2024险资资产支持计划:登记数量大增 、规模锐减 基础资产投资类别转向
      • 中信证券 :预计2025年是房地产行业真正实现行稳致远的元年
      • AC米兰解雇主教练丰塞卡 孔塞桑接任-闽南网
      • 高息诱惑来袭,“特种兵式存款”成年末理财新宠-
      • 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-闽南网
      • 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2024年收官:仅这三个城市 ,房价仍在上涨,大冢网   sitemap